枣强招商引资
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58′,北纬37°08′~35′之间,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 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现辖5镇6乡,总面积829平方公里,人口37万。 枣强县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商末丞相裘祖比干曾在大营一带居官。蜚声中外、天下钦仰的西汉巨儒董仲舒在此攻读、传道,雕于明代的董子石像至今犹存。历史、文化的力量塑了枣强人淳朴、厚实之风范,热情、诚恳之性格。 枣强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京九铁路贯穿全境。通讯便捷,万门程控电话已开通。社会稳定,条件优越,环境宽松,服务设施和水平堪称一流。枣强县 - 自然资源枣强县一、土地资源 枣强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许沙丘外,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23?D29米。在总体平坦之中,尚有不少洼地:重点大洼12个,小片洼地500多个。二、土壤类型 据二次土壤普查,枣强县土壤以潮土为主,有两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48个土种,在93910.47亩耕地中,有沙质土13917.6亩,沙壤土132925.95亩,轻壤土712199.16亩,中壤土80033.76亩。土壤矿物质养分较为丰富,但有机质、速效氮、磷养分缺乏,易受旱涝、盐碱化威胁。三、水资源 地上水:多年平均降水量521.8mm,2001,年平均降水量为525.5mm,平均径流深1.5mm(多年13.0mm),2000年末至2002年初通过清凉江引黄输水,全县总入境水量22175.7万立方米,总出境水量21757.6万立方米。 地下水:2001年全县地下水资源量为5411.8万立方米,加上2~3g/1和3~5g/l微咸水量,地下水总量为9403.7万立方米,2001年末全县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3.06米,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63.82米。 水资源利用情况:2001年全县用水总量20686万立方米,其中农灌用水1889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805万立方米,城镇用水92万立方米,农畜用水893万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91.4%、3.9%、0.4%和4.3%。 水利工程及桥梁情况:全县现有两河十渠和150个小蓄水坑塘。截至2002年8月底全县有完好机井7955眼,其中深井2201眼。至2001年末全县共有164座桥梁。枣强县 - 经济发展2004年以来,枣强县人民在枣强县县委、枣强县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一、综合 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继续增强。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亿,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亿,同比增长10.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500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092元,增长9.6%。二、工业 全年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2亿元,同比持平,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2.08亿元,同比增长10.9%。工业企业基础设施雄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20亿元,从业人员达12691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0569万元。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8.4亿元(快报),同比增长14.2%。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60158万元,增长12%,城镇及私人建房投资完成1114万元,增长22%,房地产综合开发完成300万元,增长143%。四、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14.3%。利用外资比上年有所增长,对外出口总值继续上升。全县利用外资73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9.9%,外贸出口总值完成172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7.8%。五、财政、金融 2004年,全县各级政府努力培植财源,调整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基本做到财政收支平衡。全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417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完成10119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298万元,财政支出25053万元,同比增长35%。 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409928万元,比年初增加11208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40123万元,比年初增加7780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0006万元。六、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4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2元,增长6.9%。全县职工平均工资10815元,比上年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3382元,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居住条件的继续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枣强县 - 区域经济枣强县皮毛产业 枣强县大营镇是裘皮业的发源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裘皮加工、生产、集散基地。如今,裘皮业不仅是枣强县经济的支柱,而且成为全市乃至河北省重要的区域特色产业之一。悠久的历史渊源。裘皮业相传为商朝宰相比干在枣强大营为官时发明,秦始皇曾下旨赐封枣强大营为“天下裘都”。明嘉靖年间,营皮被额定为“土贡”,名扬天下。郑和下西洋,营皮以“皮板柔软、毛眼遂适、色泽协调时尚”而进入欧洲上流社会;清朝道光年间,英、俄、日、荷等10多个国家的客商开始在大营设立货栈;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营皮曾长期作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海外。雄厚的群体基础。全县拥有加工企业摊点1.2万家,大营一带“村村干皮毛、户户搞加工、人人懂经营”的局面已经形成。毛皮业以大营为中心,已辐射到周边5市县500多个村庄,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形成了方圆百里的经济圈。颇具规模的加工集散地。主要生产经营生皮、熟皮、半成品、裘皮服装、裘皮饰品、剪绒、工艺品等七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经过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生产产品由仿效制作向自行设计的转变、加工销售由挂靠品牌向创建品牌的转变、出口方式由间接贸易向直接贸易的转变、生产工艺由传统手工向现代技术的转变,营皮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枣强大营已经成为国内外同行业品种齐全、样式新颖、潜力充足的皮毛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基地。高速增长的对外贸易。枣强毛皮产品原材料来自芬兰、丹麦等国际著名毛皮拍卖行以及世界各地,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北美、西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名符其实的“买世界、卖世界”。原来营皮出口产品主要以皮张、褥子等原材料、半成品为主,现在主要以成品服装、流行饰品为主。繁荣的市场交易。大营拥有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的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中心,每天客流量近万人,年交易额达36亿元,被评为“全国皮草商品示范市场”。今年又投资2.6亿元,开工建设了以裘皮原材料市场、太和假日酒店为主的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将在大营镇构筑起一个完整的皮草市场体系。连续15次成功举办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会,每届皮草会都有近万名中外客商云集大营,交流信息,洽谈贸易。完善的环保设施。投资7000多万元兴建了日处理能力3万吨污水的大营污水处理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新建企业一律集中处理,做到达标排放,为裘皮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具有现代气息的工业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招商,规划建设了大营皮毛工业区。建成面积2000亩,形成了“两纵五横”格局,实现了水、电、路、讯等“六通一平”,进区企业100多家。遍布各地的营销网络。目前莫斯科裘皮服装市场,80%以上的皮毛产品都来自枣强大营,枣强在北京雅宝路裘皮服装市场摊位80多个,占全部市场的60%。浙江桐乡崇福镇皮毛市场的300多个经销摊位中,枣强占到70%。还有一批经销人员活跃在绥芬河、满州里、广州、义乌、大连等地。枣强县 - 历史沿革枣强县西汉初刘邦时代置枣强县。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枣强县东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故有汉之广川即今之枣强之说,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符合。广川与景县及故城县从无“离合废置”历史。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于今王常乡旧县村处交为县治所。时属广川王国(郡)所辖,王城在今景县广川镇北数里处,而非县之治所。时属信都国(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数里处。时属清河国(郡),治所在今清河东处。王国与郡同级,列侯国与县同级。“离合废置”是指枣强县(侯国)广川县(侯国)之关系,非指郡国疆域之变。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冀州清河郡。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 东晋时代,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索泸入广川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三年(公元583年),废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河北道冀州。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至元代,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中书省。明代,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清代,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衡水5县同属冀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2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全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3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本县属大名道。17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24年(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26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本县属第14督察区。27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29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32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赵陈县。34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37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政府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枣强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枣强县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枣强县仍属之。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枣强县仍属之。枣强县 - 历史趣闻生吞活剥 唐朝初年,枣强县(今河北)有个县尉叫张怀庆。此人想作诗,又不下功夫,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或生拼硬凑,或改头换面,拿来当自己的作品。诗人李义府有首《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在每句前加两个字,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对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当时的名士张昌龄、郭正一的诗,也被他这样“处理”过,人们讥笑他,送了他两句话:生吞郭正一,活剥张昌龄。县城无贼 清末,枣强县知县方氏。在任上,他以道学家的方式处理政务,堪称破天荒之举。有一个富人抓到小偷送到衙门要求严惩,方氏曰:“你损失了什么财物?”富人说:“幸好还没有,刚刚听到他挖墙的声音就将他抓住了。”方氏曰:“彼亦人子也,迫于饥寒,才这样做的。本县不德,不能以教化感动我的人民,我很惭愧。人非木石,未有不感化的。你暂时将这个人带去,善待之,晓以大义,养其廉耻,饮食之,教诲之,为本县代劳也可,不能把他当作小偷而虐待他。本县将五日或十日一验其感格否?”富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小偷带回家。小偷听到县令的话,到了富人家,俨然以宾客自居,稍不称意,便说你居然敢违背官府的命令。富人无可奈何,又不敢纵之去,害怕县令来检验感化的结果。最后,富人辗转托人向方县令送了重金,县令这才不过问此事。从此,县内没有人再敢告偷窃的案件。任枣强 任增(1723-1784),字蔚岭,一字损之,号寓圃,河南永城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曾先后任南和、宛平、枣强、禹城、惠民等县知县。但世人却称他为“任枣强”,因为他在枣强的政绩最为突出。任增于1830年到1834年间在枣强任职,前后不到5年时间,但他去职后,枣强的百姓却一直在怀念他。枣强土地肥沃,较周边各县富足,富翁也多,但这些富翁之间经常为利益发生摩擦,以至打官司。而一些小人则在其中挑拨离间,以冀分得一杯羹。所以任增上任之初,积案如山,诉讼不断。任增洞察秋毫,晓之以理,在办案过程中严明纪律,首先自己做到不吃请不受贿,不偱私情,谈笑间就很快处理了各种诉讼。此后民风渐淳,富翁们也都保全了自己的财产。时枣强还有一个弊端,即里长、保正巧立名目,征收赋税。老百姓自己在家里织了不足一匹布,纺了不到一斤线也要上税。因为税额较小,老百姓也就忍了,所以官府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任增到民间走访了解到了实情,立即取消了这些苛捐杂税,严厉禁扰民。任增还建了普济堂,施衣施粥,收养没有生活能力的孤寡贫民,造福一方百姓。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山东寿张爆发了以王伦为领袖的“清水教”起义,义军北上,攻占临清,距枣强只一日之程,城内官吏和商贾士民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准备弃家而逃。此时任增因为在宛平任期内修建营堡报册逾期而被免去枣强知县,继任者也已到任,按理说任增可以携家眷名正言顺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任增毅然决定留下,他说:城内只有一典史、一把总,士兵不过数十人,肯定不能御寇。新任者初来乍到,对当地情况一无所知。“我一去,则民必散;民一散,则贼必乘虚来据城;城陷,而此城不可为矣。吾宁与城存亡耳!”于是部署兵力守城,与新任者分工合作,各守一方。过了一个多月,形势逐渐稳定下来,任增才放心地赴京述职。幸好吏部未详加追究,又把他派到山东禹城做知县去了。巧合的是,任增的儿子任衔蕙后来也被任命为枣强知县,政绩也很卓著,枣强百姓高兴地说:“公有子也。”任增与纪晓岚是同榜登科的进士,在重修枣强县志时,纪晓岚欣然撰写了《枣强知县任公传》,任增去世后,又亲自撰写墓志铭,称赞任增“意气豪爽,胸怀坦白。……每酒酣耳热,议论飙发,四座耸动,觉光明磊落,鄙吝之意都尽。”(顺便解释一下,“刘枣强”、“方枣强”、“任枣强”都是古人对品德高尚、有政绩官吏的尊称,如东汉范冉曾为莱芜县令,被称为“范莱阳”,南朝齐谢眺曾任宣城太守,被称为“谢宣城”。)赵三多举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拳斗争已在直隶、山东蓬勃开展。四月初四,赵三多在枣强县卷子镇以摆会亮拳为名,发动了第二次武装起义。当时 由于直隶南部大旱,“粮价日增,秋苗未播 ,人心惶惶”,贫苦百姓纷纷参加义和拳起义队伍。义和团队伍打着“助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大旗,分三路前进,一路由乜头领率领,在景县、阜城一带进攻教堂,一路由阎书勤带领,由运河东往恩县、武城一带。阎书勤的义和团与义和团首领牛豁子、孙汉章等联合,并“邀请卫河两岸”义和团众,攻打了武城十二里庄教堂,因教会武装装备精良,义和团未能攻下,但义和团队伍却空前壮大。第三路由赵三多率领,向晋州、无极、正定进发。起义队伍沿途烧教堂、杀洋人,攻无不克。官府惊呼:“该匪等逃窜南来,则临清一属与冠县等处先受患。”枣强县 - 神话传说唐代开元末年,冀州枣强县有个女道士叫做边洞玄,学道及服仙药四十年。她八十四岁那年,忽然有一个老人拿着一食器汤饼,来拜访洞玄,他说:"我是三山仙人,因为你有 道,特意来接取你。这个汤饼是玉英之粉所制,为神仙所珍视,近来得道的人多数都吃它。你尽管服食,不要怀疑,此后七天一定能羽化成仙。"洞玄吃完,老人说:"我现在走了,你随后来吧!"说完就不见了。过了两天,洞玄忽然觉得身体轻了,牙齿和头发 全换了,她就对弟子说:"上清召我去,不久就能前往。但惦念你们这些弟子,能不遗憾 吗?你们要好好修行我道,不要津津乐道人间之事,那只能变为土棺中的散魂而已。"满 了七天,弟子等凌晨前往问讯洞玄、探询行止时,已经看见紫云深浓凝聚又听到空中有 几个人说话,就不敢进去,全都站在门外。不一会儿,门开了,洞玄就乘着紫云,耸身 在空中站立,离地一百多尺,与众弟子以及法侣等人告辞诀别。当时刺史源复与官吏百 姓等数万人,都远远地瞻仰礼拜。隔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紫气变为五色祥云,洞玄 冉冉上升,紫气很久才消失。
招商热线:400-151-2002